祠堂
關燈
小
中
大
祠堂
易簡回信很快, 說是已經在趕回來的路上,對寧王有意合辦行軍堂一事寥寥幾句帶過,沒答應也沒拒絕, 只讓鳳兮等他。
鳳兮等兄長的這幾日, 寧王每日都會來行軍堂探看, 後來漸漸有黃軍的人半入駐在外院的空房,離少學院很近, 距繡甲院較遠。
繡甲院隸屬於內院, 沒有允許不準進入。
規矩在權力面前不過是一張沒用的遮羞布, 自寧王出入繡甲院起, 那些黃軍也不再約束自己, 隨便進出。
易簡手下的士兵極看不慣,寧王有聖上請便的旨意, 他們這些底層百姓無權幹涉, 更不可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鳳兮身上。
司徒寂傳信向易簡說明情況,沒有得到明確的回答,在寧王的一味執著下, 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 遇到來問話的士兵, 他含糊不清地回覆, 知道黃軍入駐堂內給他們添了許多不便。
不便習武,不便談兵。
武師們還在恪盡職守地教學生們練兵讀書,守住最後的底線。
僅僅四天,司徒寂就把督首的職權讓給了黃軍的將首,傳到外面去, 不知怎麽就默認了行軍堂要合辦的局面,易少將手下的兵更不好說什麽, 全部噤聲,只管做自己的事。
過去這麽幾天,易簡沒有再回信明確答覆此事,寧王便當面給行軍堂的人說道:“沒有拒絕,不也是默認了嗎?”
次日,寧王又派進大批黃軍進來,武場到處是他們的人,易兵的人索性待在屋裏不去了,有人私下罵道:“呸!明明是我們開辦好的,他們倒會趕上日子,來搶著好的,開堂之前怎麽沒見他們這麽殷勤?要是易少將在這兒,哪還會容他們這般放肆?”
“行了你少說兩句吧,這可是寧王手下的兵,再怎麽說他都是一個王爺,咱們少將要是跟他硬碰硬,那指定會吃虧。”
“我就納悶了,寧王怎麽突然想起跟我們合辦行軍堂了?我們想走他也不答應,偏得留下人來。”
有人想退出行軍堂,回歸易少將的兵部,寧王親自屈身留人,著實把他們嚇了一跳,王爺的面子哪敢不給?
兩軍互看不順眼,繡甲院已經烏煙瘴氣,唯一清澈幹凈之地便只剩少學院了。
寧王常在總堂裏翻閱行軍堂原有的兵法冊籍,有時會讓司徒寄為自己答疑解惑,司徒寂唯命是從。
行軍堂的騷動起了又落,原來堂內的人盡量繞開寧王的人避免沖突。
寧王忽然提出修改少學院,命名為少師院,以易少將的名義把這些孩子除出行軍堂,理由是以孩子們的人身安全為主,送回家去。
命令傳達下來,行軍堂的人為了大局還能忍一忍,誰知寧王是找借口貶退平民之家,留了權貴之人,區別對待,給易少將和行軍堂招來不少的白眼和麻煩,不僅如此,還大改行軍堂的習風,亂了堂內的平衡。
鳳兮當然不會坐視不管,以兄長命為督長的身份前去理論,寧王說變臉就變臉,得寸之後翻臉不認人,讓黃軍驅趕了他。
他不明白,寧王所做的意義何在,如果只是為了打壓他們,大可不必這樣卑鄙無恥,壞就壞在,在外人的眼裏,是易簡同意和寧王合作,玩勢利那套。
鳳兮無話可說,兄長沒答應沒拒絕,這是事實。
少學院清人的那日,虞小青抓住少年的衣袖,渾身充斥了不安,“行軍堂為什麽要趕我們走?”
豈止是趕他們。
鳳兮搖頭不語。事實對於現在的她還過於沈重,沒必要讓她知道,所以他只把她送到堂門口,關緊大門不再準進。
繡甲院的人沒有變,學藝受到黃軍影響,大變學風。
一次,在修身開骨的課上,黃軍的人把一位學生的雙腿壓斷了,無力挽留,徹底癱瘓。
寧王閉眼不見,甚至避出學堂,引發行軍堂的人的不滿,從小鬧到大吵,差點兵戈相向。
他們莫名其妙的到來,打破原本安寧的一切,行軍堂本就以學生為主,而今變成了權貴的陰暗之處,也就不到半個月的時間。
直到鳳兮某日突發奇想,寧王這樣做的理由,很有可能是想借行軍堂來窺探他們家族祖傳的兵法百道。
可惜了,精通百道兵法的人不多,有也是跟在兄長的身邊,行軍堂請來的武師武才卓絕,但一個都沒有習百道兵法的資格,至少得參軍十年之上。
這些都是鳳兮的猜測,在寧王暗中的壓榨下,還是學生的人身安危更加重要,重權勢不說,還收黑銀吸民血,鳳兮怎會坐得住,可他也攔不住。
如此,只好大家一同退身而去。
武師鼓動所有學生退堂,鳳兮呈遞辭退信時,寫了一首隱晦的詩,後來不知被誰貼在了堂門口的告示欄上,公然示眾。
寧王勃然大怒,揭下那張辭信,帶人要拿問少年。
易少將的人攔在門外,明面上的計較就此不斷。
風波傳進皇宮,聖上派太子親自前來察看,在易簡還沒到之前,寧王不想鬧大,把實情瞞了過去。太子回宮覆命之前,對他道:“寧王爺,不知濂州百姓的日子過得如何了?若有難育之地,可稟報聖上,本宮可替其收養轄地。”
寧王神色微變,冷汗立出,面上強行鎮定,道:“多謝殿下關心,濂州百姓一切安好。”
“那便好。”亓晟淡淡掃他一眼,“近日行軍堂的風波好像有些大啊……寧王爺,你和易少將就是這麽合辦行軍堂的?”
“行軍堂能力有限,只得舍棄取良。”寧王道,“難道殿下還有高見?”
“高見倒沒有,一個小小武堂罷了,開門關門皆無二別,本宮不關心。”亓晟道,“不過本宮此行不是白來一趟的,行軍堂正處在風口浪尖上,不如本宮就在東城住幾天好了,幫你們鎮議也是好的,至於堂內事務,就看你們自己怎麽處理好了。”
於是寧王請太子到自己的居所住上,一連幾天都陪著太子,去行軍堂的次數越來越少。
行軍堂的風波逐漸削薄。
少年口傳的隱喻詩詞被扼殺在這座城裏,知道的人沒有上千也有幾百,大多數人都在戰戰兢兢地觀望著,就連少年的好友楊櫟也說他沖動,“鳳兮,在強權的不公之下,反抗往往是最沒用的,你越反抗,死得越快。”
“我知道,”鳳兮平靜如水道,“我不怕死,就怕死得不值。”
楊櫟理解他,可聽聞寧王動怒要拿人的消息,他還是勸說: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只是一個行軍堂而已,他要便給了,何苦要險些把命搭進去?他們殺得最快的就是吃硬不吃軟的人,就像皇帝殺人,第一殺的永遠都是對他抱有強烈異議的臣,而敢指出天子政國之錯的人,往往都是真心為天下、為民的賢臣,然生不逢時,偏偏遇上了心胸狹隘的昏君,落得枉死的下場。鳳兮,我不希望你做這樣的人。”
鳳兮擡頭看他,“你高看我了,我不是什麽正人君子,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,我所做的,不過是為了一個公道。他要殺便殺,要留便留,我這條賤命沒什麽可值的,但要是眼睜睜讓我看著眼前的人事被小人糟蹋,我做不到。”
他就像雷電風雨中的磐石,寧死不動,除非粉身碎骨。
正因為了解他,楊櫟才會多嘴,他越說越急,“一時的英雄換來的不一定是長久的和平,過早地犧牲很不劃算,而一世的偉人通常會影響到同世之人。一世百年,足以延傳下一個百年,甚至千年。君子大腹當能忍讓,這不是怯懦,是為了謀取更好的長久之計,殲滅那些邪道。要是一時沖動把命搭上,這才是最不值得的。”
值得與否?
好像連他自己都分不清是不是。
鳳兮默聲片響,“你應該知道寧王此行的目的不簡單。”
楊櫟:“我們改變不了什麽,我只知道,你這句詩很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,倘若沒你哥的人拿命攔著,說不定你已經獲罪償果了。李煜的絕命詞古往今來只他一人,他是皇帝,你做不成這人,也不能做。”
那擅書能畫的南朝君王被囚在敵國,一曲淒嘆詞廣為流傳,沒了殘命。
鳳兮搖頭微笑,沒再答應。
他已是無形刑場上的罪人,身帶諸論,外人都不敢靠近,怕受牽連,因而自那談論以後,楊家便不允楊櫟出門尋鳳兮,將他囚禁在屋內。
太子駐守在東城,對這些事視若無睹,只管行軍堂內政,寧王被迫熄火,和他一起等候易少將回歸。
時隔多年,候府再次大敞門扉。
鳳兮被召回屋內,跪在父親的房門前,聽候發落。
男人鬢發霜白,皺紋橫臉,吃力地拄著木杖從房間出來,下人急忙過去攙扶,被一把推開,他舉起那根粗長的木杖,對著少年的薄背就是狠狠一棍。
“你想死就死了!別跟這些權貴扯上仇恨,免得害了你哥!你看看你寫的那大逆不道的罵詞,差點落入寧王的手裏,你該知是什麽下場!”男人氣得狠了,往死裏下棍,鳳兮倒身撐地,咬牙悶聲重新跪起。
“他們虐教學生,逼苦百姓,難道就沒有罪嗎?我一句罵詞又能算得了什麽?”鳳兮看他,“我做什麽在你眼裏都是該死,何不來得痛快一些?”
“你還敢嘴硬?好、好啊!你做事不計後果,還妄想拉侯府下水,如此逆子,不要也罷!”
男人氣得手抖,擲下木杖,“來人,賜家法!”
鳳兮唇色泛白,面上微有怒意,淡聲道:“那今日你就打死我了罷。”
“隨你心意!”男人氣笑道。
兩個壯丁拿來家法,又來倆人把鳳兮按在地上不動,男人開口喊道:“給我往死裏打,讓他長長教訓!”
老爺發話,他們做下人的不敢不從,別過頭去沒看小侯爺,下棍不知輕重,那對帶刺的鐵棍直直紮破少年的薄皮嫩肉,劃爛的衣衫很快浸上了鮮血。
打了十來棍,他身後的衣布破爛成塊,背上沒有一塊完整的皮膚,酸痛的顫齒合不上牙關,欲念在人的求生本能和清醒的意識之間僵持不動。
冰涼的石地留下的血跡越來越多,按人的兩個壯丁看著少年減少掙紮,輕輕放開了手,擰眉不敢去看。其中有人試探求情,“老爺,不如今兒就這樣吧,小侯爺他……”
男人冷眉一豎,沒有手下留情的意思,“怎麽,你們下不去手了?那好,我親自來。”
他過來扔開木杖,搶過鐵刺棍使勁打,血肉模糊的人背又綻開了血,濺在男人的黑色鞋面上。
鳳兮側臉被迫貼地,想起很久以前,這個男人也是這麽說的。
他知道自己有錯,但寧死不屈,被打死就死了,死在男人手裏,就算把命還給了他,兩不相欠!
可是……兄長還在,他不能死。
鳳兮已經無法感知到痛楚,麻木感遍布全身,他想要爬起來,卻在強迫的威脅下一次次地倒下。
壯丁們在旁邊心急如焚,欲言又止,有人聽到小侯爺躺在地上裏喊了一聲“哥”。
這時,侯府的大門驀地被人踹開,門前庭院的所有人全部轉過臉去看。
易簡把著腰間的長刀,沾灰的披風和幾分淩亂的發絲隨著闊步肆意飄搖,他大步穿過死寂的人群,目光始終朝向地上的少年。
看清楚後,他雙眼發狠,浮起一層淡紅水光,果斷抽刀劈開男人手裏的鐵刺棍,喝聲:“打夠了沒有!還嫌事不夠煩多嗎!”
男人沒了扶持要倒,下人忙遞來木杖攙扶著,皆低著頭,不敢吱聲。
易簡有短時的呼吸困難,氣到急火攻心,相連的身心一同在害怕地發抖,他連自己怔神也未察覺,好半晌才反應過來,並緊的牙關冷厲吐詞:“把少爺帶回梧庭,請太醫來治!”
四周沈寂無聲,無人敢上前,跟著易簡的那些人咬牙忍恨,正要過去把小侯爺帶回去,被易簡擡手攔下。
“我說,讓你們侯府的人把我弟弟帶回梧庭!沒聽到嗎?!”
易簡沒了耐心,說起話來不講道理,“去宮裏給我請最好的太醫,請不來也得押著來!就當我易簡不顧死活,偏得要人來!”
侯府的人立馬動了起來,擡人的擡人,去宮裏請太醫的也跑去叫了馬。
男人指他罵道:“你還敢包庇?你知不知道這逆子幹了什麽,寫罵詞去辱一個惹不起的人,沒有侯府的人攔,他早該死了!”
“死?”易簡冷笑,“他寧王有何等資格讓我的人死,他配嗎?你配嗎!”
他腰間的刀在失去理智的剎那重新鎮住,連吸好幾口氣,在地上的血灘旁來回地轉,平覆自己的惡念和沖動。
“把大門關上。”他倏地冷聲。
讓在場的人毛骨悚然,和他一起來的隨從也輕疑發問:“少將,您是要……”
易簡瞥眼看去,把袖手旁觀的人全部環視一遍。
“怎麽,都怕了?怕什麽,怕我拿刀砍人?還是怕我大逆不道,目無尊長,刀下不留人?”
他解下身上的披風,扔給隨從,對眾人說道:“放你們的心,今日我不過是想做一個了斷罷了,之後大路各朝天,誰也不管誰。大義滅親這種事,有人做得出來,我可做不出來!”
易簡吩咐手下道:“你們兩個在這裏把地上清理幹凈,等會兒把家法帶過來,其餘人,跟我去祠堂,咱當面去跟老祖宗請罪。”
他步子飛快,領著自家將士去到只有過節才會探望的祠堂,管家奉命打開堂門,幾十個人站滿堂院的一半。
堂內從上到下供著祖親的靈牌,易簡一人進去,甩開袍擺跪在墊團上,面朝幾十張位靈牌,上面清楚地刻著每人的生卒年月和名字,有陌生的,也有熟悉的。
易簡磕了三個響頭,“易簡前來叨擾,還望列祖列宗海涵。”
他目光如炬,“易簡心有一問,想請長輩們解惑。”然後醞釀起來,“國有國法,家有家規,咱們侯府一直秉持著良善家德,愛幼尊長,長輩們始終悉心教誨著下一代兒孫,若有違逆家規者,當以家法伺候,是為正理,無錯可挑。”
“可執法者也有錯呢?該當如何?”易簡站起身來,用腳踢開墊團,雙手合十鞠躬三拜,“孫兒不願為難您們,只是有未了的心願,來此求還。您們在天之靈,想必也看到了如今的侯府是什麽模樣,家主大義滅親,擅用家法,辱臟家規。易簡敢問,能否做一回主,就此打住。”
漆黑的靈牌有些已然褪色,有的顏色如新,每張都像一雙發亮的眼睛,直直地看著貢臺前的少年將軍,無聲無息。
白色燭火在冷風中搖曳,堂內似有一聲低泣飄過。
外面新來了腳步聲,隨從放慢腳步,走進堂內,低下頭,雙手呈上那對被冠名家法的鐵刺棍,上面零碎的血肉已經風幹。
男人也被下人扶著急匆匆進堂,往這邊趕來。
易簡眼睛一瞇,拿起放在邊上的兩張長長的高凳,走到堂外對齊擺著,把這對鐵刺棍放上去釘著。
他抽佩刀從高處砍下,雙棍的中央只有紋絲的受損,佩刀卻是缺了一個口子。
易簡甩刀在地,吩咐旁人:“拿鐵錘來,什麽時候敲斷就什麽時候停。”
將士們聽命,去別處找來鐵錘,挨個往鐵刺棍的中間處敲,一下、兩下,很快就見了磨損,且越來越重。
眼見趕來的男人又要發瘋,易簡讓人把他攔在外面,氣得男人咳嗽大罵:“你這個不孝子!早知如此,當年老子就應該把你們兄弟倆活活打死!早早去和你娘團聚!”
易簡掃來狠厲的眼神,快步走到男人面前,飛出的手掌在極盡的克制下,狠狠地戳在他心窩上。
“攤上你種人,算我們母子三人倒了八輩子的大黴,除了帶兵好戰,你這人一無是處,沒有我重振家業,你早就從一國大侯的位子上滾了下去。”
他的恨意愈加地翻湧,“今日我就把話撂這了,我當著列祖列宗的面毀除家法,不單是為了給鳳兮討回公道,你可還記得以前是怎麽打我和我娘的?要是年紀大老糊塗了,兒子我可以幫你回憶一下。”
多年前,這個名義上的父親在戰場上失利,左腿自此不能正常行走,性格本就暴戾的他,更加收不住,大火小怒全往家裏面撒,身邊的人沒有不被打過的,也包括母親。
勞累的母親在產下弟弟後就病死了,當時他只有十一歲,看著還在繈褓中的弟弟,內心的憂懼無處可藏,深怕弟弟還沒長大就死在了血泊中。
父親年輕的時候曾和一位謝氏的文官結過摯友,得知父親性情大變,面目變得猙獰可怖,文官便少了真情的來往,只是念在還有命苦的孩子的份上,會抽空來悄悄探看,帶自家的乳娘來幫易簡照顧弟弟,養了很長一段時間,後來被父親發現,文官不想兩家為此發生爭執隔閡,就很少再來了。
不知是不是母體過虛的原因,弟弟長到三歲還不會說話,不是咿咿呀呀就是安安靜靜地站著,四歲的時候更加嚴重,連咿呀聲都沒有了,只剩下安靜,但行為能力比之前好了很多,會認寫字,能聽懂人話,就是不出聲。
他也曾崩潰過無數次,很想問問母親,為什麽弟弟不會說話,為什麽會攤上這樣的爹。
易簡沒有任何辦法,他得照顧弟弟。
飯是他餵,衣是他穿,話也是他教,他一有空就教弟弟學會去認字、寫字,如此循環往覆,堅持了四年。
弟弟很乖,說什麽就做什麽,從來沒有給他增添負擔。
不會說話也行,會寫字就行了。可他每每看到別家的孩子歡呼雀躍的樣子,都會默默想起弟弟,他也問過弟弟:“你會不會怪哥沒有教好你?”
要是教得好,也不至於現在都不會說話,弟弟那麽聰明,明明學什麽都很快。
因為天生的缺陷,弟弟沒出過幾次門,呆在家裏,熟知這裏的每一個地方角落,有時坐在房間裏就是一整天,看完書就睡覺,醒來又接著看書。
每次父親回家又要撒潑時,他都會第一時間感應,把弟弟抱給管家去外面躲著,等風波過了就回來。
弟弟五歲那年,是他帶兵征戰的第一年,經常要奉命外出務公,不曾想擔憂的事情還是發生了,弟弟被下人鎖在父親房內,不小心摔碎了父親常年相伴的寶貝,等他趕到家的時候,也像現在這樣,地上倒著一個血淋淋的生命。
易簡悲中氣極,處死了那個下人,抱著昏死的弟弟去求救那個謝氏文官,文官馬不停蹄地去皇宮請了太醫來看,這才保下一條命。
他在病床前守了好幾個日夜,終於等到弟弟醒來,聽見了五年來他說的第一句話:哥,疼。
像瀕臨死亡的病人的呼喚,如泣如訴。
易簡喜憂參半,抱著弟弟又哭又笑:“別怕,有哥在,哥護你。”
傷勢太重,弟弟沒多久又昏了過去,易簡還有軍事在身,在繁忙公務前,把家事先處理了。
他不再是以前無力還手的幼犬,回到侯府和沒良心的父親打了一架,帶上東西搬出侯府,用一年攢下來的俸祿買了一所小小宅院,名為桐院,把弟弟安置在這裏養著,時至今日。
只是沒想到今日,舊事還會重演。
易簡從回憶中抽出神來,指責男人作為父親的失敗,“不愛就別生,我們有的是機會投胎到別家去,貧窮也好,富貴也罷,總比和你這種人待在一起要好得多,白粥吃起來都是甜的,跟你過日子,魚肉都是臭的。還有,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取的那侮辱人的破名字,要不是要遵循父母賜名不可改之的爛規矩,我他娘的連姓都不想跟你姓!”
一個不會說話、只會發呆看書的孩子,在很多人眼裏,就是一個白癡。
男人取有辱意的諧音給自己的孩子冠上名字,易簡立穩錢權之後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弟弟改名,在中間多加了一個字,然後從弟弟喜歡的詩詞裏取了兩個字,作為弟弟的表字。
易簡最後警告他道:“事不過三,你要是不想死後沒人祭拜,就別再多管。”
一旁的老管家紅著眼眶,閉眼搖頭,攔住了男人。
家法被鐵錘敲成兩半,將士們把這幾根廢鐵放入備好的火漿裏,等其慢慢融化。
待手下把堂門口清理幹凈,易簡最後向那些靈牌深深一拜,領著自己的人,頭也不回地走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易簡回信很快, 說是已經在趕回來的路上,對寧王有意合辦行軍堂一事寥寥幾句帶過,沒答應也沒拒絕, 只讓鳳兮等他。
鳳兮等兄長的這幾日, 寧王每日都會來行軍堂探看, 後來漸漸有黃軍的人半入駐在外院的空房,離少學院很近, 距繡甲院較遠。
繡甲院隸屬於內院, 沒有允許不準進入。
規矩在權力面前不過是一張沒用的遮羞布, 自寧王出入繡甲院起, 那些黃軍也不再約束自己, 隨便進出。
易簡手下的士兵極看不慣,寧王有聖上請便的旨意, 他們這些底層百姓無權幹涉, 更不可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鳳兮身上。
司徒寂傳信向易簡說明情況,沒有得到明確的回答,在寧王的一味執著下, 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 遇到來問話的士兵, 他含糊不清地回覆, 知道黃軍入駐堂內給他們添了許多不便。
不便習武,不便談兵。
武師們還在恪盡職守地教學生們練兵讀書,守住最後的底線。
僅僅四天,司徒寂就把督首的職權讓給了黃軍的將首,傳到外面去, 不知怎麽就默認了行軍堂要合辦的局面,易少將手下的兵更不好說什麽, 全部噤聲,只管做自己的事。
過去這麽幾天,易簡沒有再回信明確答覆此事,寧王便當面給行軍堂的人說道:“沒有拒絕,不也是默認了嗎?”
次日,寧王又派進大批黃軍進來,武場到處是他們的人,易兵的人索性待在屋裏不去了,有人私下罵道:“呸!明明是我們開辦好的,他們倒會趕上日子,來搶著好的,開堂之前怎麽沒見他們這麽殷勤?要是易少將在這兒,哪還會容他們這般放肆?”
“行了你少說兩句吧,這可是寧王手下的兵,再怎麽說他都是一個王爺,咱們少將要是跟他硬碰硬,那指定會吃虧。”
“我就納悶了,寧王怎麽突然想起跟我們合辦行軍堂了?我們想走他也不答應,偏得留下人來。”
有人想退出行軍堂,回歸易少將的兵部,寧王親自屈身留人,著實把他們嚇了一跳,王爺的面子哪敢不給?
兩軍互看不順眼,繡甲院已經烏煙瘴氣,唯一清澈幹凈之地便只剩少學院了。
寧王常在總堂裏翻閱行軍堂原有的兵法冊籍,有時會讓司徒寄為自己答疑解惑,司徒寂唯命是從。
行軍堂的騷動起了又落,原來堂內的人盡量繞開寧王的人避免沖突。
寧王忽然提出修改少學院,命名為少師院,以易少將的名義把這些孩子除出行軍堂,理由是以孩子們的人身安全為主,送回家去。
命令傳達下來,行軍堂的人為了大局還能忍一忍,誰知寧王是找借口貶退平民之家,留了權貴之人,區別對待,給易少將和行軍堂招來不少的白眼和麻煩,不僅如此,還大改行軍堂的習風,亂了堂內的平衡。
鳳兮當然不會坐視不管,以兄長命為督長的身份前去理論,寧王說變臉就變臉,得寸之後翻臉不認人,讓黃軍驅趕了他。
他不明白,寧王所做的意義何在,如果只是為了打壓他們,大可不必這樣卑鄙無恥,壞就壞在,在外人的眼裏,是易簡同意和寧王合作,玩勢利那套。
鳳兮無話可說,兄長沒答應沒拒絕,這是事實。
少學院清人的那日,虞小青抓住少年的衣袖,渾身充斥了不安,“行軍堂為什麽要趕我們走?”
豈止是趕他們。
鳳兮搖頭不語。事實對於現在的她還過於沈重,沒必要讓她知道,所以他只把她送到堂門口,關緊大門不再準進。
繡甲院的人沒有變,學藝受到黃軍影響,大變學風。
一次,在修身開骨的課上,黃軍的人把一位學生的雙腿壓斷了,無力挽留,徹底癱瘓。
寧王閉眼不見,甚至避出學堂,引發行軍堂的人的不滿,從小鬧到大吵,差點兵戈相向。
他們莫名其妙的到來,打破原本安寧的一切,行軍堂本就以學生為主,而今變成了權貴的陰暗之處,也就不到半個月的時間。
直到鳳兮某日突發奇想,寧王這樣做的理由,很有可能是想借行軍堂來窺探他們家族祖傳的兵法百道。
可惜了,精通百道兵法的人不多,有也是跟在兄長的身邊,行軍堂請來的武師武才卓絕,但一個都沒有習百道兵法的資格,至少得參軍十年之上。
這些都是鳳兮的猜測,在寧王暗中的壓榨下,還是學生的人身安危更加重要,重權勢不說,還收黑銀吸民血,鳳兮怎會坐得住,可他也攔不住。
如此,只好大家一同退身而去。
武師鼓動所有學生退堂,鳳兮呈遞辭退信時,寫了一首隱晦的詩,後來不知被誰貼在了堂門口的告示欄上,公然示眾。
寧王勃然大怒,揭下那張辭信,帶人要拿問少年。
易少將的人攔在門外,明面上的計較就此不斷。
風波傳進皇宮,聖上派太子親自前來察看,在易簡還沒到之前,寧王不想鬧大,把實情瞞了過去。太子回宮覆命之前,對他道:“寧王爺,不知濂州百姓的日子過得如何了?若有難育之地,可稟報聖上,本宮可替其收養轄地。”
寧王神色微變,冷汗立出,面上強行鎮定,道:“多謝殿下關心,濂州百姓一切安好。”
“那便好。”亓晟淡淡掃他一眼,“近日行軍堂的風波好像有些大啊……寧王爺,你和易少將就是這麽合辦行軍堂的?”
“行軍堂能力有限,只得舍棄取良。”寧王道,“難道殿下還有高見?”
“高見倒沒有,一個小小武堂罷了,開門關門皆無二別,本宮不關心。”亓晟道,“不過本宮此行不是白來一趟的,行軍堂正處在風口浪尖上,不如本宮就在東城住幾天好了,幫你們鎮議也是好的,至於堂內事務,就看你們自己怎麽處理好了。”
於是寧王請太子到自己的居所住上,一連幾天都陪著太子,去行軍堂的次數越來越少。
行軍堂的風波逐漸削薄。
少年口傳的隱喻詩詞被扼殺在這座城裏,知道的人沒有上千也有幾百,大多數人都在戰戰兢兢地觀望著,就連少年的好友楊櫟也說他沖動,“鳳兮,在強權的不公之下,反抗往往是最沒用的,你越反抗,死得越快。”
“我知道,”鳳兮平靜如水道,“我不怕死,就怕死得不值。”
楊櫟理解他,可聽聞寧王動怒要拿人的消息,他還是勸說: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只是一個行軍堂而已,他要便給了,何苦要險些把命搭進去?他們殺得最快的就是吃硬不吃軟的人,就像皇帝殺人,第一殺的永遠都是對他抱有強烈異議的臣,而敢指出天子政國之錯的人,往往都是真心為天下、為民的賢臣,然生不逢時,偏偏遇上了心胸狹隘的昏君,落得枉死的下場。鳳兮,我不希望你做這樣的人。”
鳳兮擡頭看他,“你高看我了,我不是什麽正人君子,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,我所做的,不過是為了一個公道。他要殺便殺,要留便留,我這條賤命沒什麽可值的,但要是眼睜睜讓我看著眼前的人事被小人糟蹋,我做不到。”
他就像雷電風雨中的磐石,寧死不動,除非粉身碎骨。
正因為了解他,楊櫟才會多嘴,他越說越急,“一時的英雄換來的不一定是長久的和平,過早地犧牲很不劃算,而一世的偉人通常會影響到同世之人。一世百年,足以延傳下一個百年,甚至千年。君子大腹當能忍讓,這不是怯懦,是為了謀取更好的長久之計,殲滅那些邪道。要是一時沖動把命搭上,這才是最不值得的。”
值得與否?
好像連他自己都分不清是不是。
鳳兮默聲片響,“你應該知道寧王此行的目的不簡單。”
楊櫟:“我們改變不了什麽,我只知道,你這句詩很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,倘若沒你哥的人拿命攔著,說不定你已經獲罪償果了。李煜的絕命詞古往今來只他一人,他是皇帝,你做不成這人,也不能做。”
那擅書能畫的南朝君王被囚在敵國,一曲淒嘆詞廣為流傳,沒了殘命。
鳳兮搖頭微笑,沒再答應。
他已是無形刑場上的罪人,身帶諸論,外人都不敢靠近,怕受牽連,因而自那談論以後,楊家便不允楊櫟出門尋鳳兮,將他囚禁在屋內。
太子駐守在東城,對這些事視若無睹,只管行軍堂內政,寧王被迫熄火,和他一起等候易少將回歸。
時隔多年,候府再次大敞門扉。
鳳兮被召回屋內,跪在父親的房門前,聽候發落。
男人鬢發霜白,皺紋橫臉,吃力地拄著木杖從房間出來,下人急忙過去攙扶,被一把推開,他舉起那根粗長的木杖,對著少年的薄背就是狠狠一棍。
“你想死就死了!別跟這些權貴扯上仇恨,免得害了你哥!你看看你寫的那大逆不道的罵詞,差點落入寧王的手裏,你該知是什麽下場!”男人氣得狠了,往死裏下棍,鳳兮倒身撐地,咬牙悶聲重新跪起。
“他們虐教學生,逼苦百姓,難道就沒有罪嗎?我一句罵詞又能算得了什麽?”鳳兮看他,“我做什麽在你眼裏都是該死,何不來得痛快一些?”
“你還敢嘴硬?好、好啊!你做事不計後果,還妄想拉侯府下水,如此逆子,不要也罷!”
男人氣得手抖,擲下木杖,“來人,賜家法!”
鳳兮唇色泛白,面上微有怒意,淡聲道:“那今日你就打死我了罷。”
“隨你心意!”男人氣笑道。
兩個壯丁拿來家法,又來倆人把鳳兮按在地上不動,男人開口喊道:“給我往死裏打,讓他長長教訓!”
老爺發話,他們做下人的不敢不從,別過頭去沒看小侯爺,下棍不知輕重,那對帶刺的鐵棍直直紮破少年的薄皮嫩肉,劃爛的衣衫很快浸上了鮮血。
打了十來棍,他身後的衣布破爛成塊,背上沒有一塊完整的皮膚,酸痛的顫齒合不上牙關,欲念在人的求生本能和清醒的意識之間僵持不動。
冰涼的石地留下的血跡越來越多,按人的兩個壯丁看著少年減少掙紮,輕輕放開了手,擰眉不敢去看。其中有人試探求情,“老爺,不如今兒就這樣吧,小侯爺他……”
男人冷眉一豎,沒有手下留情的意思,“怎麽,你們下不去手了?那好,我親自來。”
他過來扔開木杖,搶過鐵刺棍使勁打,血肉模糊的人背又綻開了血,濺在男人的黑色鞋面上。
鳳兮側臉被迫貼地,想起很久以前,這個男人也是這麽說的。
他知道自己有錯,但寧死不屈,被打死就死了,死在男人手裏,就算把命還給了他,兩不相欠!
可是……兄長還在,他不能死。
鳳兮已經無法感知到痛楚,麻木感遍布全身,他想要爬起來,卻在強迫的威脅下一次次地倒下。
壯丁們在旁邊心急如焚,欲言又止,有人聽到小侯爺躺在地上裏喊了一聲“哥”。
這時,侯府的大門驀地被人踹開,門前庭院的所有人全部轉過臉去看。
易簡把著腰間的長刀,沾灰的披風和幾分淩亂的發絲隨著闊步肆意飄搖,他大步穿過死寂的人群,目光始終朝向地上的少年。
看清楚後,他雙眼發狠,浮起一層淡紅水光,果斷抽刀劈開男人手裏的鐵刺棍,喝聲:“打夠了沒有!還嫌事不夠煩多嗎!”
男人沒了扶持要倒,下人忙遞來木杖攙扶著,皆低著頭,不敢吱聲。
易簡有短時的呼吸困難,氣到急火攻心,相連的身心一同在害怕地發抖,他連自己怔神也未察覺,好半晌才反應過來,並緊的牙關冷厲吐詞:“把少爺帶回梧庭,請太醫來治!”
四周沈寂無聲,無人敢上前,跟著易簡的那些人咬牙忍恨,正要過去把小侯爺帶回去,被易簡擡手攔下。
“我說,讓你們侯府的人把我弟弟帶回梧庭!沒聽到嗎?!”
易簡沒了耐心,說起話來不講道理,“去宮裏給我請最好的太醫,請不來也得押著來!就當我易簡不顧死活,偏得要人來!”
侯府的人立馬動了起來,擡人的擡人,去宮裏請太醫的也跑去叫了馬。
男人指他罵道:“你還敢包庇?你知不知道這逆子幹了什麽,寫罵詞去辱一個惹不起的人,沒有侯府的人攔,他早該死了!”
“死?”易簡冷笑,“他寧王有何等資格讓我的人死,他配嗎?你配嗎!”
他腰間的刀在失去理智的剎那重新鎮住,連吸好幾口氣,在地上的血灘旁來回地轉,平覆自己的惡念和沖動。
“把大門關上。”他倏地冷聲。
讓在場的人毛骨悚然,和他一起來的隨從也輕疑發問:“少將,您是要……”
易簡瞥眼看去,把袖手旁觀的人全部環視一遍。
“怎麽,都怕了?怕什麽,怕我拿刀砍人?還是怕我大逆不道,目無尊長,刀下不留人?”
他解下身上的披風,扔給隨從,對眾人說道:“放你們的心,今日我不過是想做一個了斷罷了,之後大路各朝天,誰也不管誰。大義滅親這種事,有人做得出來,我可做不出來!”
易簡吩咐手下道:“你們兩個在這裏把地上清理幹凈,等會兒把家法帶過來,其餘人,跟我去祠堂,咱當面去跟老祖宗請罪。”
他步子飛快,領著自家將士去到只有過節才會探望的祠堂,管家奉命打開堂門,幾十個人站滿堂院的一半。
堂內從上到下供著祖親的靈牌,易簡一人進去,甩開袍擺跪在墊團上,面朝幾十張位靈牌,上面清楚地刻著每人的生卒年月和名字,有陌生的,也有熟悉的。
易簡磕了三個響頭,“易簡前來叨擾,還望列祖列宗海涵。”
他目光如炬,“易簡心有一問,想請長輩們解惑。”然後醞釀起來,“國有國法,家有家規,咱們侯府一直秉持著良善家德,愛幼尊長,長輩們始終悉心教誨著下一代兒孫,若有違逆家規者,當以家法伺候,是為正理,無錯可挑。”
“可執法者也有錯呢?該當如何?”易簡站起身來,用腳踢開墊團,雙手合十鞠躬三拜,“孫兒不願為難您們,只是有未了的心願,來此求還。您們在天之靈,想必也看到了如今的侯府是什麽模樣,家主大義滅親,擅用家法,辱臟家規。易簡敢問,能否做一回主,就此打住。”
漆黑的靈牌有些已然褪色,有的顏色如新,每張都像一雙發亮的眼睛,直直地看著貢臺前的少年將軍,無聲無息。
白色燭火在冷風中搖曳,堂內似有一聲低泣飄過。
外面新來了腳步聲,隨從放慢腳步,走進堂內,低下頭,雙手呈上那對被冠名家法的鐵刺棍,上面零碎的血肉已經風幹。
男人也被下人扶著急匆匆進堂,往這邊趕來。
易簡眼睛一瞇,拿起放在邊上的兩張長長的高凳,走到堂外對齊擺著,把這對鐵刺棍放上去釘著。
他抽佩刀從高處砍下,雙棍的中央只有紋絲的受損,佩刀卻是缺了一個口子。
易簡甩刀在地,吩咐旁人:“拿鐵錘來,什麽時候敲斷就什麽時候停。”
將士們聽命,去別處找來鐵錘,挨個往鐵刺棍的中間處敲,一下、兩下,很快就見了磨損,且越來越重。
眼見趕來的男人又要發瘋,易簡讓人把他攔在外面,氣得男人咳嗽大罵:“你這個不孝子!早知如此,當年老子就應該把你們兄弟倆活活打死!早早去和你娘團聚!”
易簡掃來狠厲的眼神,快步走到男人面前,飛出的手掌在極盡的克制下,狠狠地戳在他心窩上。
“攤上你種人,算我們母子三人倒了八輩子的大黴,除了帶兵好戰,你這人一無是處,沒有我重振家業,你早就從一國大侯的位子上滾了下去。”
他的恨意愈加地翻湧,“今日我就把話撂這了,我當著列祖列宗的面毀除家法,不單是為了給鳳兮討回公道,你可還記得以前是怎麽打我和我娘的?要是年紀大老糊塗了,兒子我可以幫你回憶一下。”
多年前,這個名義上的父親在戰場上失利,左腿自此不能正常行走,性格本就暴戾的他,更加收不住,大火小怒全往家裏面撒,身邊的人沒有不被打過的,也包括母親。
勞累的母親在產下弟弟後就病死了,當時他只有十一歲,看著還在繈褓中的弟弟,內心的憂懼無處可藏,深怕弟弟還沒長大就死在了血泊中。
父親年輕的時候曾和一位謝氏的文官結過摯友,得知父親性情大變,面目變得猙獰可怖,文官便少了真情的來往,只是念在還有命苦的孩子的份上,會抽空來悄悄探看,帶自家的乳娘來幫易簡照顧弟弟,養了很長一段時間,後來被父親發現,文官不想兩家為此發生爭執隔閡,就很少再來了。
不知是不是母體過虛的原因,弟弟長到三歲還不會說話,不是咿咿呀呀就是安安靜靜地站著,四歲的時候更加嚴重,連咿呀聲都沒有了,只剩下安靜,但行為能力比之前好了很多,會認寫字,能聽懂人話,就是不出聲。
他也曾崩潰過無數次,很想問問母親,為什麽弟弟不會說話,為什麽會攤上這樣的爹。
易簡沒有任何辦法,他得照顧弟弟。
飯是他餵,衣是他穿,話也是他教,他一有空就教弟弟學會去認字、寫字,如此循環往覆,堅持了四年。
弟弟很乖,說什麽就做什麽,從來沒有給他增添負擔。
不會說話也行,會寫字就行了。可他每每看到別家的孩子歡呼雀躍的樣子,都會默默想起弟弟,他也問過弟弟:“你會不會怪哥沒有教好你?”
要是教得好,也不至於現在都不會說話,弟弟那麽聰明,明明學什麽都很快。
因為天生的缺陷,弟弟沒出過幾次門,呆在家裏,熟知這裏的每一個地方角落,有時坐在房間裏就是一整天,看完書就睡覺,醒來又接著看書。
每次父親回家又要撒潑時,他都會第一時間感應,把弟弟抱給管家去外面躲著,等風波過了就回來。
弟弟五歲那年,是他帶兵征戰的第一年,經常要奉命外出務公,不曾想擔憂的事情還是發生了,弟弟被下人鎖在父親房內,不小心摔碎了父親常年相伴的寶貝,等他趕到家的時候,也像現在這樣,地上倒著一個血淋淋的生命。
易簡悲中氣極,處死了那個下人,抱著昏死的弟弟去求救那個謝氏文官,文官馬不停蹄地去皇宮請了太醫來看,這才保下一條命。
他在病床前守了好幾個日夜,終於等到弟弟醒來,聽見了五年來他說的第一句話:哥,疼。
像瀕臨死亡的病人的呼喚,如泣如訴。
易簡喜憂參半,抱著弟弟又哭又笑:“別怕,有哥在,哥護你。”
傷勢太重,弟弟沒多久又昏了過去,易簡還有軍事在身,在繁忙公務前,把家事先處理了。
他不再是以前無力還手的幼犬,回到侯府和沒良心的父親打了一架,帶上東西搬出侯府,用一年攢下來的俸祿買了一所小小宅院,名為桐院,把弟弟安置在這裏養著,時至今日。
只是沒想到今日,舊事還會重演。
易簡從回憶中抽出神來,指責男人作為父親的失敗,“不愛就別生,我們有的是機會投胎到別家去,貧窮也好,富貴也罷,總比和你這種人待在一起要好得多,白粥吃起來都是甜的,跟你過日子,魚肉都是臭的。還有,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取的那侮辱人的破名字,要不是要遵循父母賜名不可改之的爛規矩,我他娘的連姓都不想跟你姓!”
一個不會說話、只會發呆看書的孩子,在很多人眼裏,就是一個白癡。
男人取有辱意的諧音給自己的孩子冠上名字,易簡立穩錢權之後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弟弟改名,在中間多加了一個字,然後從弟弟喜歡的詩詞裏取了兩個字,作為弟弟的表字。
易簡最後警告他道:“事不過三,你要是不想死後沒人祭拜,就別再多管。”
一旁的老管家紅著眼眶,閉眼搖頭,攔住了男人。
家法被鐵錘敲成兩半,將士們把這幾根廢鐵放入備好的火漿裏,等其慢慢融化。
待手下把堂門口清理幹凈,易簡最後向那些靈牌深深一拜,領著自己的人,頭也不回地走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